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徐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试行)》的规定,以及2014年度全县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各相关单位和其所属事业单位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本报告由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概况,主动公开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和不予公开信息情况,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附表等八部分组成。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中国.沛县”政府门户网站(www.px.gov.cn)下载,纸质文件在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查阅场所予以公开。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沛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沛县新城区沛公路2号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516—68868896,邮箱:pxzfxxgk@163.com)。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概况
2014年,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条例》和上级的要求,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主动公开,不断深化依申请公开,全面加强法制政府建设,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项公开工作统筹推进,实现了信息公开工作新的提升。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组织领导。为继续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调整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各项长效工作机制的基础上,2014年又建立了《沛县政府信息公开信息统计机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统筹推进,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落实。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沛县实际,经市政府办公室同意,转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的通知》(徐政办发〔2014〕191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送工作的通知》(徐政办传〔2014〕259号)等,并要求全县各镇区(场)、各部门自觉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做好工作部署。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责任分解,制定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效。
二、主动公开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我县严格按照《条例》的总体要求和“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合理界定信息公开范围,做到积极稳妥,及时准确,公开、公正、便民。2014年度县政府公开本级政府信息626件,各部门公开政府信息共计4136件、各镇(区)3072件、事业单位2318件、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公共企事业单位31件。
(二)做好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工作
一是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对全县41家单位的行政权力进行集中清理,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权力进行合并、调整,权力事项由3910项缩减到3490项,减少420项,其中常用行政权力精减到1709项;保留审批事项117项,与去年的323项相比,削减了206项,削减幅度达63.8%以上。
二是继续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2015年底前,将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镇(区、场)也将积极稳妥开展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试点。同时,我县结合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审计情况和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不断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1、为方便群众查询征地相关信息,我县建立了征地信息查询机制。公开征地批复、征地告知书、征收土地公告、安置补偿公告、土地出让公告、流拍、在挂、土地成交公告共计306件,全部在江苏土地市场网和沛县国土资源局网站公开。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已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信息公开查阅点公开。3、严格按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在征收范围内公示经有关部门论证过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在征收范围内进行张贴公告,并指定专人负责解释,不间断在征收范围内宣传,被征收房屋的调查结果和评估补偿情况及时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开,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对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监督。4、在沛县房产服务中心网上全面公开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信息、廉租房政策及实施情况。5、县财政局制定了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招标数额标准、采购过程、采购结果和成交结果在徐州市政府采购网全面公开。6、开设了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及实施进展情况、重大项目审批、核准信息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公开。1、加大义务教育施教区和择校生招生信息公开,做好公立幼儿园和初中招生政策解读;为公立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做好准备,沛县教育网设立了通知公告栏和悬浮窗在线咨询;印发《教育简报》37期,做到教育信息公开全覆盖。2、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县卫生局下属医疗服务收费全部公开。3、建立健全了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信息制度,科技计划、科技专项等项目立项、验收和资金安排在沛县科技信息网均予以公开。4、就业信息公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沛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及时公开促进就业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各项补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管理和审批等信息,做到过程、结果全方位公开。5、对全县低保对象13933户、25957人,发放低保金7847.6万元标准、审批、资金使用情况全面公示、公开。
五是加强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县环保局网站发布我县城区空气质量月报、重点流域水质状况旬报,按季度公开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批复文件、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减排信息全公开。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及预防制度已建立并于2013年公开。不断加大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搭建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平台,主动推进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的了解和监督,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性和参与度。
(三)不断加强主动公开工作。逐步清理《条例》实施前政府信息形成尚未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的政府信息,并逐步做好公开工作。组建了10余人的政策解读队伍,利用“沛县周末专家讲坛”,每季度至少邀请一名专家、学者来沛专题辅导,形成了良好机制。宣传部新闻网络中心24小时值班,不间断监控网络舆情,编发舆情简报、快报230期;明确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张兆义同志为沛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同时县各单位也明确了专人从事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网站管理和政务微博工作,保证了“沛县发布”和“沛县一把手网络服务厅”工作的整体性、延续性和科学性。
三、依申请公开信息和不予公开信息的情况
建立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受理机制。制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2014年度,全县受理依申请公开17件,累计依申请公开126件,已严格按照已申请公开制度做出及时答复办结。
四、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4年度,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没有发生相关收费和减免情况。
五、因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4年度,县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未发生针对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申诉等有关案件。
六、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持续性差;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下一步,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认真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落实专人负责,切实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机制保障。适时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夯实基础。二是拓展公开形式。在把网上平台打造为政府信息公开首要公开平台的同时,更多地拓展适合社区、农村,并方便人民群众容易获取信息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简报上予以公布,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限、形式、内容、程序和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5日
抄送:县委各部委办,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沛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5日印发
附件:
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沛县人民政府 填报时间:2015年2月5日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上年累计数量 |
本年度 数量 |
累计 数量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512005 |
15493 |
527498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22577 |
10483 |
233060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1296 |
1296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1 |
2 |
3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14 |
15 |
29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2 |
3 |
5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3 |
5 |
8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0 |
213 |
213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155 |
17 |
172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
|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154 |
17 |
172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1 |
0 |
1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155 |
17 |
172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155 |
17 |
172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155 |
17 |
172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113 |
9 |
122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19 |
1 |
20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7 |
|
7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0 |
1 |
1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16 |
6 |
22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
|
|
(一)维持具有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
|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58 |
61 |
119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58 |
61 |
119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345 |
372 |
717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287 |
287 |
574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58 |
95 |
153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 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6 |
8 |
14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2 |
3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1 |
2 |
3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345 |
748 |
1093 |
★备注:1.上年累计数量是指上2014年以前历年累计数量。